在2024-2025赛季的亚冠精英联赛中,中超球队的命运显得颇为令人扼腕。回首整个赛季,我们中超的球队都未能打入八强,遗憾地错失了进军亚洲足坛更高级别舞台的机会。《东方体育日报》深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,得出一个明确且残酷的结论——决定中超球队在亚洲的地位,只有实力这一硬指标。
连续两个赛季的亚冠比赛,中超球队都未能跨越东亚区四强的难关。尤其在最近一季的亚冠联赛中,面对J联赛的对手,三支中超球队在客场七次交锋全部告负,对手的进球数高达22个,显示了明显的实力差距。这不仅反映出J联赛整体实力的确高出一筹,两支J联赛球队能够跻身东亚区四强即是明证;更暴露出中超球队在比赛强度上的不足。即便在那些被外界誉为“金元”赛季、依赖超级外援的日子里,这个问题也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。因为,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往往是外援,而非更能代表中超真实水平的本土球员。
这一季中超球队止步亚冠东亚区八强的后果是深远的。技术分被泰国超越,意味着直通下一季亚冠精英联赛小组赛的“门票”从两张减少到了一张。只有中超联赛冠军能够直接晋级亚冠小组赛,足协杯冠军或联赛亚军则需要通过资格赛的考验。此外,亚冠二级联赛的名额也将有所变动,这都意味着中超球队在亚洲赛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下降。对于中国足球来说,影响力也随之减弱,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事实。
对此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:要改变这种局面,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实力提升。我们不应仅仅羡慕日韩足球的稳定发展或是泰国、印尼、马来西亚等国的迅速崛起。而是应该静下心来,深入思考如何打好“厚积”这一步。这包括稳固中国足球的基础,让本土球员成为中超赛场上的主角,而非仅仅扮演配角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“薄发”的时机到来时,有足够的实力去抓住机遇。日本和沙特足球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范例,中超应该明确自己的方向,并坚定地走下去。只有这样,中国足球才能在亚洲足坛重新找回自己的地位。